4月7日是第74个“世界卫生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中国宣传主题定为“优质资源下沉,人人享有健康”。
今年以来,中国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对推动全面建立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医疗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国正在优化资源配置,通过遴选设置新一批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措施,增强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实践,组织优质医疗资源到基层开展义诊、健康宣教、带教查房,带动更多医务人员走进基层。
“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正在逐步实现。
重庆市奉节县人民医院近期派出多支巡诊小分队在辖区重点乡镇卫生院驻点出诊、指导。远程医疗系统运行得怎么样?病区管理还有哪些薄弱环节?这些都会由呼吸、感染、中医等相关专业医师组建的小分队提出针对性建议。
两地联手救治疑难重症患者,充分体现了依托高水平医院设置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优势,中国整体和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针对群众异地就医流向和重点疾病,中国设置12个专业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共有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地实施,组建各种形式的医联体超1.5万个。
近十年来,中国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三级网络不断健全,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
到2021年底,全国县级医疗卫生机构2.3万个,乡镇卫生院3.5万个,村卫生室59.9万个,实现了县乡村全覆盖。居民县域内的就诊率超过90%,乡村两级诊疗量县域内占比长期保持2/3以上。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常昭瑞说,未来将继续优化完善多渠道监测体系,做好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强化疫情形势分析和趋势研判。 (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
关键词: